张秉钧百度百科(探究张秉钧的一生)
来源:
2023-09-14T09:57:48
导读探究张秉钧的一生
早年经历
张秉钧,原名叔钧,字昆山,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自幼聪慧好学,曾被誉为“山阴小蒯”。18岁考入南京的江宁农业学堂, 1908年主持新式私塾,创办山阴县立小
早年经历
张秉钧,原名叔钧,字昆山,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自幼聪慧好学,曾被誉为“山阴小蒯”。18岁考入南京的江宁农业学堂, 1908年主持新式私塾,创办山阴县立小
探究张秉钧的一生
早年经历
张秉钧,原名叔钧,字昆山,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自幼聪慧好学,曾被誉为“山阴小蒯”。18岁考入南京的江宁农业学堂, 1908年主持新式私塾,创办山阴县立小学,并于1912年被聘为上海南洋公学教师。 同年中,他舍弃了家庭的期望和名声、脱离商海,做了一名教师。在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南洋公学,张秉钧接受了聪明才智的培养,为自己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想生涯
张秉钧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和群众教育机关,大力发表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革命思想的教育家之一。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批判旧文化,主张以全人类利益为先,提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摒弃小家子气和功利主义的情形。他认为要教育人民勤劳节约,鄙弃虚浮轻浮之质。
晚年经历
1958年底,当时已年逾八旬的张秉钧,在上海中山公园的梅冶场里被捕,成为“五•一六”反革命事件集团的成员,并被判处监禁。他坚决不认罪,并写下了绝笔诗《牵挂》:
难违牵挂里,五千载情思心底。又见衰来,依然留客。
自爱丹青施旦笔,谁知芳岁毒,厌看春光好,憔悴凤凰翠。
在一生的最后时光里,人们发现他的真正的素养与功绩。一部分有识之士曾写下这样的话,以为他们的思想感人肺腑,将可作为史料资料留待后人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