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独,但不孤独
独居状态或许是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生活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独居者必须孤独。鳏寡孤独废疾者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些生活方式中,不缺少有所养的设计。
鳏寡

独,但不孤独

独居状态或许是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生活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独居者必须孤独。鳏寡孤独废疾者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些生活方式中,不缺少有所养的设计。

鳏寡者的生活——寻找共鸣

相对于有家室的人,鳏寡者由于缺少家人的陪伴,面对孤独感会更加明显。此时,他们需要寻找到新的社交共鸣点,作为替代家庭的存在,来填补心灵的空缺。

有的鳏寡者选择了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朋友圈”,包括同龄人、独居群体或是公益组织。一些年龄较大者则更愿意加入亲友自由组成的微信群,分享生活日常,切实感受到家人的存在。此时,独居者通过社交或者在线交流等方式感知到互相的陪伴与关照,实现了孤独感的缓解。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开心。

废疾者的生活——自强不息

废疾者因缺少身体上基本的正常功能,面对逐渐泯灭的生活激情会产生孤独感。此时,独居者需要通过出门散步、参加社会公益等方式让自己的生命充满对社会、对人的愿望和力量。

许多废疾者也选择通过向家庭成员或朋友展示自己的成就或生活收获来消除孤独。这些成就不一定是在职场或事业上,而可能是在热爱的领域上取得的成就。比如练习钢琴,种植花草,烹饪美食等等。这些生活收获让废疾者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消除心中的孤独感。

孤独者的生活——追求自我

相对于鳏寡者和废疾者,孤独者的身份或许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偏好,他们不会给自己的生活贴上标签,这种傲立于社交之外的生活方式也注定与众不同。他们希望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在孤独的状态下寻求思考和灵感源泉。

大自然的独处是孤独的一个来源,一些独居者可以选择不断致力于探索自然风光,寻找那些别具一格的风景。当然,文化艺术是另外一个陶冶心灵的来源。孤独的状态下,他们可以顺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任意时间去欣赏任何艺术品,这样就更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这种慢生活的节奏不一定是悠闲的,可以忙碌则忙碌,可以安闲则安闲。

在独,孤独,鳏寡或废疾中,这些独居者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三种方式各具风采,在不缺少生命活力的同时,都能够让独居者发现丰富的生活价值与意义。对于所有的独居者来说,他们或许是独,但却不会感到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