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诗经·小雅·关雎》注音版
小篇幅,大气魄
《关雎》是《诗经》中一篇小而玲珑的歌颂之作,由殷商时期的诗人所作。全篇分为上下两部分,各为6句。上部分以“商彝”为主题,勾勒出

《诗经·小雅·关雎》注音版

小篇幅,大气魄

《关雎》是《诗经》中一篇小而玲珑的歌颂之作,由殷商时期的诗人所作。全篇分为上下两部分,各为6句。上部分以“商彝”为主题,勾勒出殷商时期的盛景和山川之美;下部分则以“柔远”为主题,提出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虽然篇幅较小,但却把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成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商彝绚烂,神祀丰盈

《关雎》的上部分描绘了商朝的盛景和山河之美。每句诗字数都很少,但却把一种绚丽多彩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述了大片的湖泊和林地,还有堆石嶙峋的险峰。同时,这也是殷商时期神秘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祭祀活动中,彝器的作用非常重要。《关雎》中“商彝(传说中的器皿之一)不用其良”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殷商时期,祭祀活动就是一项贯穿于人类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这也是《关雎》上部分描摹的殷商时代的重要内容。

柔和之美,远大理想

《关雎》的下部分则是在上部分描绘时代的大气魄之后,提出了人类思想和追求的理想景不断。在这一部分中,意象的渲染更为柔和,情感的倾诉更为细腻。 “于以采蘩”、“于嗟阔兮”,在描述人们生活在美好山川之中的时候,却仍然渴望与外界相互交流,展现了一种既柔和又远大的精神内涵。在这其中,作者借代草木来象征人类,在表述思想和文化追求时,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诉说人类的思想和理想。这一文化包容的态度,享誉于世,也是《关雎》之所以成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