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车载前装HUD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谷期后,正在进入爆发的新周期。目前,除了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正在加快新车型的前装导入。









车载前装HUD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谷期后,正在进入爆发的新周期。目前,除了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正在加快新车型的前装导入。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新车(自主+合资品牌)前装标配搭载HUD为50.32万辆,同比上年同期增长95.11%;前装标配搭载率为5%,同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从方案分布来看,W-HUD占比(全部HUD方案)达到91.45%;AR-HUD搭载量为5727辆,其中,大众ID系列搭载LG方案,长城摩卡搭载日本麦克赛尔方案。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认为,在未来三年两种HUD落地方案将并存发展。其中,W-HUD将进入快速普及周期,主流搭载车型将进入20-30万价格区间;AR HUD则会呈现差异化落地趋势。


日前,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根据基于自主搭建的前装定点及量产项目数据库作为基础评价指标,通过企业规模、资本实力、研发能力、经营能力、行业影响力、成长潜力等六个一级指标综合评判,正式发布年度车载HUD前装国产供应商市场竞争力TOP10榜单。



日前,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根据基于自主搭建的前装定点及量产项目数据库作为基础评价指标,通过企业规模、资本实力、研发能力、经营能力、行业影响力、成长潜力等六个一级指标综合评判,正式发布年度车载HUD前装供应商市场竞争力TOP10榜单。

泽景 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HUD及汽车智能设备的设计与研发,技术研发始于2011年,随后,泽景相继获得蔚来、吉利、北汽、奇瑞、一汽、长安、比亚迪等多个国内主流车企车型定点项目,在合资整车厂量产订单方面,泽景也于近期率先实现零的突破,在本土HUD企业中尚属首家。


此外,在后续资金储备上,泽景刚刚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C系列轮融资总金额达到3.22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下一代AR-HUD产品的研发、国际市场的开拓以及视觉解决方案在多领域的拓展。


怡利电子 成立于1983年,主营产品涉及四大车载领域,包括抬头显示器(HUD)、驾驶安全防护、多媒体后座娱乐系统、充电及其他车用配件。其中,在W-HUD前装市场,此前已经供应吉利汽车、一汽红旗等一线自主品牌车企的多款车型。


该公司预计,今年整体HUD出货量将同比去年呈现倍数增长,占公司的整体营收比重有望从去年的35%左右增长至40~50%。2020年,怡利电子W-HUD在国内新车市场前装实际搭载上险量超过11万台。


今年,吉利品牌旗舰SUV星越L上市,搭载怡利电子25.6英寸AR-HUD(带有AR实景导航效果的入门级AR-HUD)。按照怡利电子披露的信息,其自主研发的3D AR-HUD将于今年内发布,并克服了传统AR-HUD技术路线存在的体积过大、成像距离固定不可调整等问题。


华阳多媒体 (隶属于华阳集团)于2012年开始组建HUD团队,并陆续提出C-HUD、W-HUD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W-HUD已获得了多个国内以及海外车企的量产项目,并与2017年开始量产上车;在AR-HUD方面,相关产品将于今年底搭载广汽传祺某车型上车。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长城多款车型搭载华阳W-HUD量产上市,带动公司整体前装搭载量快速上升,今年1-6月新车W-HUD前装量产搭载量排名国产供应商首位。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华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15%其中,汽车电子业务表现最为亮眼,上半年实现营收13.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94%。


其中,华阳多媒体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03.52%;净利润为1488.82万元,同比增长185.1%。其中,HUD业务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智云谷 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较早进入汽车HUD领域的公司之一,2015年12月实现HUD的后装量产销售,此后公司聚焦于AR HUD的低成本化技术创新和前装市场。


公司于2018年成功开发出前装AR HUD并与国际知名Tier1合作,为某美国合资车企提供AR-HUD解决方案。公司实现了TFT方案AR HUD高亮度、小体积、低成本的目标,并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AR HUD行业面临的阳光倒灌烧屏问题。


目前,上述方案已经率先在国内多家主机厂AR-HUD项目上取得一级供应商Tier1定点资质,AR HUD(FOV>10°×3°)产品将在明年前装批量上市。目前,智云谷正在为两家主机厂开发新一代小体积、大画面的AR HUD产品(FOV 12°×5°)。


智云谷经过天使轮和Pre A两轮融资,正在展开的A轮融资主要用于AR HUD的批量化生产,以及新一代激光全息AR HUD的新品研发。


今年上海车展, 华为 首次亮相AR-HUD,搭载于红旗E-HS9车型进行演示,凭借自身在ICT技术上的积累,结合ODP光学芯片、多反空间光学技术、AR 引擎等技术,体积控制在10L内,VID为7.5米,视场角为13°x 5°,显示画面达到70寸。


目前,DLP是高度成熟的AR-HUD主流技术,但成本大幅高于TFT方案。LCOS则由于在知识产权和项目投资规模上的优势,被认为是本土企业打破国外DLP技术垄断的一个突破点。此前,华为已经在光通讯产品线率先引入硅基液晶(LCoS)技术。


作为华为新一代智能化部件和解决方案的产品线之一,借助于华为和车企双方联合设计、联合开发车型的模式,AR-HUD产品及LCoS技术的后续导入机会具备天然的先发优势。


炽云科技 成立于2015年,公司早期主要布局后装HUD,近年来转向前装市场,采用自主研发的三次反射光学方案设计,为汽车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提供高性能HUD的光学和电子方案以及透明A柱的全系统解决方案。


公开信息显示,炽云科技先后与上海德科及重庆德科合作,提供W型和C型的HUD光学方案;同时,与福耀玻璃合作,共同开发W型HUD及新型HUD挡风玻璃。还与上汽前瞻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AR HUD。


目前,炽云科技已经拿到两家车企的AR HUD前装项目定点。


疆程 成立于2017年,该公司曾在2019年与四维智联、京东方联合推出AR-HUD导航产品,AR-HUD的体积最小能控制在7.5升左右。整个研发团队也是较早进入HUD领域的几家国内供应商之一,在光学设计方面都拥有多年积累。


近日,京东方精电(京东方控股)披露公告,已于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对深圳疆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投资,并达成增资协议,以筹集更多资金来支持正在进行的AR-HUD及其他产品线。今年7月,原深圳疆程变更为合肥疆程,京东方精电实现控股,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AR-HUD项目将在某自主品牌新车型实现量产上市。此外,背靠京东方精电的技术积累和在LCD产品线上的优势,在W-HUD方面也已取得另一自主品牌车企的多款车型定点。


去年,京东方精电旗下汽车显示屏业务大幅增长,实现收入34.50亿港元,同比增加33%,已与多家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及一级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为后续HUD业务前装导入提供了巨大的资源背书。


一数科技 成立于2015年4月,由海尔、小米和京投集团、深投控、中海投等产业资本投资成立,公司在江苏常州市建有光机生产基地,主要研发基于LCOS激光投影技术为PGU输出的车载AR-HUD解决方案。


基于LCOS方案,该公司已经打造了完整的LCOS生态系统,包括LCOS光机、摄像机镜头、LCOS驱动及调制和应用场景光学方案等。


2020年底,该公司率先与一汽富晟为奔腾E01打造AR智能尾门实现量产,AR-HUD产品已与三家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POC已经完成,目前处于定制化开发阶段,预计最快2022年下半年首款配套车型上市。


目前,3.0版本AR-HUD已经实现成像距离达到10-15米以上,宽度覆盖1.5-2条车道,分辨率可以达到1920x1080P。第四代光波导HUD 4.0已经进入预研阶段。


水晶光电 是国内最早量产AR-HUD的公司之一,并在红旗高端车型小批量上市。2019年,水晶光电曾与AR全息波导显示技术供应商DigiLens合作扩张中国市场,后者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专有的光聚合物材料和低成本的全息复制工艺。


同时,水晶光电也是光学镀膜、AR光学和半导体光学的光学元件制造商,此外还持有以色列波导光学器件厂商Lumus的股份,后者主要在衍射波导、反射波导、Birdbath等多种AR、VR显示技术有研发布局。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32.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72%。目前,该公司还没有更多的AR-HUD前装项目定点消息发布。


锐思华创 成立于2019年,目前已经完成两轮各数千万元融资。该公司采用自主创新的OpticalCore®光核引擎,相比TFT或DLP方案,大幅减小了系统体积、降低了功耗、增大了FOV与VID等产品性能。


与此同时,锐思华创在软件上面还提供AR Generator®SDK软件开发套件,包括核心数据融合、图形渲染引擎和与导航地图API接口、算法与UX的有机融合。


目前,锐思华创AR-HUD的Demo样车已经完成第二代OpticalCore®升级,并与主机厂签署定点开发合作项目,预计2021年底完成装车;同时,这套方案也计划应用于高铁驾驶舱(与中国通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