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面对一场时间与资金成本叠加下的转型革命,新世界百货能突破失去红利周期的桎梏吗?






麦考莱说过



面对一场时间与资金成本叠加下的转型革命,新世界百货能突破失去红利周期的桎梏吗?


麦考莱说过,一个单独的激浪或许会很快平息,但是潮流却永远不会停止。

正如其所说,不管是一去不回的百货时代,还是现在正炒得火热的线上“新零售”,无一不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的浪潮。那个发发打折传单就能引爆消费、提高品牌影响力的百货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来源/新世界中国官网

在这场消费狂欢的历史缩影下,新世界百货也曾牢牢把握住了趋势的力量,曾因“60小时不打烊”等活动被视为内地百货营销风向标,这个2004年由新世界百货崇文门店首创的活动,一经推出就引起轰动,当时实现销售额1亿元。

然而,任何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

百货这种封存时代印记的消费模式逐渐跌落神坛,被购物中心所取代。 虽然线下零售目前从低谷中不断上升,但已不在“风口期”的百货摇摇坠坠,作为国内最大旗舰零售的新世界百货也未能幸免。

面对一场时间与资金成本叠加下的转型革命,新世界百货能突破失去红利周期的桎梏吗?

保守转型 门店数量“缩水”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有 45家以上 的百货店倒闭,它们与曾极盛一时的中国百货业一同消失。从依靠优越地理位置“躺着赚钱”到设法自救成为当务之急,封面上印着“调改、自营、关店”等大字的转型方案策划书早已堆积在百货行业的高管案头。

毫无悬念,在历经辉煌之后,新世界百货也开始寻找转型路径。

新世界百货的转型尝试, 首先体现在积极调改上 。多个新世界百货门店积极落实一店一策,对门店重装焕新,强调零售与餐饮娱乐等功能配套业态共存,并划分了新型百货、类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和城市奥莱四个类别,企图通过产品化和差异化重获“江湖地位”。

比如,南京新世界百货、北京新世界百货及郑州新世界百货分别于店内设立了名为新界8拾8、猫街及庙街7号的主题街区,实行门店精细分类管理。




来源/网络

其次, 新世界近年来还积极拓展自营业务 ,包括N+系列自有品牌,LOL 原创生活概念店及高端時尚品牌分销业务等,以实现差异化经营。

据2017年财报,新世界百货中国的收益以 专柜销售佣金收入 为主,其次就是 自营货品销售 租金收入 ,分别占收益的 31.8% 19.1%

最后则是主动关闭亏损严重的门店,奇点商业地产(ID:QDsytt)查阅近几年财报发现,2012年至2018年期间,新世界百货门店最多的时候拥有百货门店 31家 、上海巴黎春天百货及购物中心 12家 。而不久前披露的2018年度财报中显示,新世界百货只有 26家 百货和 11家 上海巴黎春天,门店数量 减少6家

虽然新世界百货采取了一系列保守转型的措施,但是能够从其财报数据中看出,效果差强人意,还是未能对抗消费升级和时代的洪流。

坎坷变革 经营业绩净利润连年下滑


作为抓住中国零售业风口的港资企业,新世界百货以武汉为起点,给当时中国的时尚荒漠带来了前卫和潮流的绿洲。在用耳目一新的商品满足了普通大众后,新世界在内地也挣得盆满钵满。

据公开数据显示,新世界百货的营收由2007上市之初的 9.8亿港元 增长到2011财年的 27.5亿港元 ,净利润由 3.03亿港元 增长到 8.56亿港元 ,5年间营收及净利润水平均增长了近2倍。

尽管新世界百货在行业还算走在前列,可知情人表示,改革时期内部思想的不统一造成了新世界百货的变革迟缓,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加大餐饮、体验业态的配比, 但新世界整体的经营风格偏向保守,这也体现在它近几年的财报上




来源/奇点商业地产制

在电商飞速发展以及购物中心兴起的重重压力下,大部分百货企业的业绩增速不断下滑,乃至出现负增长,新世界百货也未能幸免。从表格中可以清晰看到近七年新世界百货经营业绩的变化。在公认的转折年2012年,新世界的年度经营业绩也出现了 明显下滑,仅有34.9亿港元 。2013年业绩增长放缓,到2015年,新世界百货的经营业绩开始下滑。




来源/奇点商业地产制

相比经营业绩,净利润的下滑表现得更为明显。2015年新世界百货的净利润呈现出 跳崖式下滑 ,2018年情况更加不乐观。财报上的解释是 基于收益减少、亏损净额、各种开支 等上述原因,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度 1.23亿港元 减少 约91.4% 0.11亿港元。

而伴随着净利润陡降、门店数减少的还有员工数,2012-2018年七年间从 6783名 雇员到如今的 4598名 雇员,新世界减少了约32.2%的2185名员工。




来源/奇点商业地产制

私有化受挫 凸显融资能力欠缺


去年6月26日,新世界中国发展发布公告称,将通过瑞士银行香港分行,提出自愿有条件现金要约,收购新世界百货全部已发行股份(新世界发展已经持有的股份除外),进行建议私有化,每股要约股份代价为现金2港元。

而在此后,私有化收官时间连续在7月18日和8月1日两次延期。直至8月29日,新世界百货及新世界发展联合发布公告,公司私有化失败。

对于私有化失败的原因,新世界百货方面并没有做出公开说明。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价格过低是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新世界私有化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百货行业形势、家族内部分歧、小股东反对等很多因素,而且已经持续多年”。

零售专家李国宏向媒体坦言,“事实上,新世界百货迫切进行私有化,是受电商冲击,导致业绩连年下降的无奈之举。”

此外,新世界百货选择私有化原因,还与其 融资能力不足和欠缺运营灵活性 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私有化之后公司面临的中短期业绩压力会小一些。可私有化后的新世界百货面对颓势是否真的能够重整旗鼓,让业务有更好发展,也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后百货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已经进入“后百货时代”。

纵观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百货行业发展历程,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冲击整合期、平稳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整合期的百货们也进行了并购整合和分化大洗牌,优秀的百货能够获得一席之地,并实现强者恒强。

不出意外,国内百货行业也将按照此趋势发展。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围绕供应链、客户体验、数字化等多方位竞争的百货行业,新世界百货在其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对比全国跨区域扩张的王府井百货、全面购物中心化改造的百联股份和与阿里巴巴牵手布局“新零售”的银泰百货而言, 新世界百货所采取的措施不过是百货行业内的一个常规动作,也是纷纷调整转型的百货们惯用的手段。

消费,其实从来都没有变,只是以另外的方式重新出场。

尽管目前还在传统百货的转型调整期,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么多敢于面对、敢于创新的百货们,确实让消费者对传统百货迈入“后百货时代”又多了一份信心。

这样看来,想要重拾昔日的荣光,新世界百货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THE END -

奇点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