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丹东黄海




东北企业多,王者难存活;头部领航过,今日都没落。
#凯叔闲聊#



丹东黄海说来话长了。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汽车#

丹东黄海

东北企业多,王者难存活;头部领航过,今日都没落。 #凯叔闲聊# 

丹东黄海说来话长了。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汽车# 

1951年 在当时的辽东省省会安东市 我人民志愿军总后勤部建立了汽车修配厂和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二修理厂,主要服务于抗美援朝作战中的汽车修理,以及 改装缴获和自产运输车。 (凯叔闲聊)

到1953年,这些修配厂不断地进行汽车修理,同时具备了较强的改装能力,将苏联的30辆嘎斯客车在改装成为战地救护车。 (凯叔闲聊)

1955年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安东汽车修配厂,厂址依旧选择在伪满时期“安东机械厂”的旧址。 (凯叔闲聊)

1958年自行生产了建设牌51型载重汽车。同年更名为安东汽车配件厂。 叫安东的原因是因为辽宁当时还分辽东辽西和沈阳直辖市。(凯叔闲聊)

1958年安东汽车配件厂试制了少量的轿车和客车产品。 (凯叔闲聊)

1961年——1980年左右该厂以生产军用工程车、民用货车系列为主。 (凯叔闲聊)

早在80年代,该企业已经走向辉煌 (凯叔闲聊) #这就是王道# 

丹东黄海在发展阶段使用过三个标志,分别是早期的日出,辉煌时期的海浪,最后是归顺后的曙光。

80年之前的低调无法掩饰之后的辉煌,大街小巷经常能够看到这个牌子的客车身影。当然也有个主要环节,黄海当时面向全国市场发售,所以销量要远超华龙和沈飞。

1984年-1985年期间黄海车销量全国排名第二,1986年为止累计生产量达到了5089辆,同期相比较的话比其他企业确实要强很多。

尽管沈飞、龙江、华龙等企业都在跃跃欲试,准备着新一轮的汽车革命,但是黄海确实迈出了第一步。 「凯叔闲聊」

尤其是80年代生人,面对黄海牌客车莫名的亲切,因为它们是真正的80后的产物,也是那时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当时能见到这个车乘坐这个车确实很难得。 「凯叔闲聊」

1981年1月“黄海”牌大客车面向全国销售了107辆。 「凯叔闲聊」

黄海DD650短途大客车

至此开启了黄海客车全国销售的风潮。 「凯叔闲聊」

(黄海DD680型长途大客车)

DD6111CS属于公共汽车和大客车,原车型型号为DD650G

黄海DD680型作为长途大客车深受用户喜爱,可以说红遍了大江南北,在国家经委组织的展评会上获得了“飞龙”奖项。 「凯叔闲聊」

(黄海DD680型长途大客车)

曾几何时,出远门坐客车,没有黄海真难活,乘坐黄海面子多。 「凯叔闲聊」

1981-1983黄海客车的DD680和DD650两种型号大客车共生产了2710辆。从很多客运站图片来看,黄海客车就是当年的客运主流 「凯叔闲聊」

1983年丹东汽车改装厂更名为丹东汽车制造厂,客车自然就成为了该厂的拳头产品。 「凯叔闲聊」

1984年丹东汽车制造厂成功研制了黄海DD690型、DD683型、DD640型系列铰链式大客车以及高级豪华旅游客车。 「凯叔闲聊」

进入90年黄海客车也看准了新发展,就和华龙客车一样把目光投向了公交车生产,黄海DD6121城市公交车的设计理念和生产确实是个很有品味的公交产品,非常成功。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DD6121HS城市公交车确实是一种乘坐享受。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这时期对城市公交的发展也辅助了后期黄海在全国城市公交的开发与拓展。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尽管在那个阶段中长途客车还是黄海的主要发展发向,但是多元化的发展也帮助了黄海的产品进步。90年底啊初期丹东汽车制造厂名列全国交通设备制造行业第35位。

黄海DD6170铰接客车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发展优势确实很明显,但是企业目标管理实在很松散。

1997年之后,丹东汽车制造厂逐步放缓,甚至一度市场占比速跌至21.27%。众醉独醒的感觉没有了,完全被新客车实力挤压。不仅是黄海,华龙、沈飞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到2002年时,黄海市场占有率5%,虽然在2003年左右还能看到很多黄海公交,但是型号依旧比较老,没有啥新产品。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到2002年10月黄海资不抵债,拖欠工资,下岗待业。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多好的企业啊,怎么突然间就如此难堪。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进入尾声的车辆,是不是经常看到军队通勤车使用

2000年左右在北京经常会看到这个车

2002年11月辽宁省和丹东市领导终于看不下去了,面对黄海决定让曙光集团并购黄海重新开始,曙光持股51%,黄海集团持股49%。这比华龙幸运得太多了,起码有人给想招儿了。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重组黄海,全是障碍。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留守班子,思维固化,思路不变,配合艰难。曙光暗淡,贷款很难,2003,被迫停产。

话说好好的企业就是自我管理乱套,实际受罪的都是一线。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03年非典后期,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曙光走来了,曙光集团董事长李进巅亲自担任丹东黄海总经理。

爱谁谁,李进巅大刀阔斧干,不听话就就滚蛋,不要耽误企业来发展。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03年丹东黄海年产量达升至5375辆,活了。同年在欧洲建了研发中心,提升竞争力。

这个时期来北京的话很多人都有印象当年的黄海很有型,确实让乘客眼前一亮。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05年北京奥运公交车招标中,黄海客车拿下1161辆客车整车、100辆客车底盘的单子。连续三年蝉联国内公交客车市场销量冠军。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06国家发改委公布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118批)公告,公告显示:所有的“曙光”品牌汽车及产品将全部变更为“黄海”牌。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国家发改委公告称:“同意丹东曙光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已列入《公告》的15个产品生产企业名称,由“丹东曙光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商标变更为“黄海牌”,同时《公告》中取消丹东曙光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06年3月,黄海与德国MAN公司签订技术引进协议,生产了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18米低地板BRT客车等产品。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谁又能知道,黄海汽车后续的失利其实就是判断的失忆。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06年斥资将曙光的乘用车业务纳入黄海品牌。本身熟悉的公交客车和公路客市场被放缓了,却一直在玩一个与商用车完全不同的市场,也是黄海非常不熟悉的市场。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不说别的,黄海SUV很多人估计都没听说过,但是这几年似乎还在积极地制造。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13年,由于产品过于单一,新产品投放滞后,轻客产品没有实现预期收益,黄海汽车母公司曙光集团亏损2.69亿元。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15年2984辆,2016年1130辆,2017年767辆,2018年189辆。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黄海新能源客车,2015年1880辆,2016年568辆,2017年539辆,2018年143辆。

在2015-2017年黄海汽车累计获得了8.19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虽然车卖的不好,但是还能活。

不过随着补贴退坡及销量下滑,黄海在2018年的新能源补贴只有1627万元。靠补贴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17-2018年,曙光集团将所持辽宁曙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77%的股份和21.27%的投票权转给华泰汽车。加压后的惊讶啊,华泰汽车啊,高仿第一车。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丹东黄海华泰汽车弱弱联合。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19年全年黄海客车销售了745辆,这个量级仅是宇通客车的一周销量。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19年全年黄海皮卡销售6505辆,这个量级仅是长城皮卡的半月销量。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2021年3月18日,首批6台黄海新能源客车在丹东港发往韩国,2021年黄海客车出口韩国新能源客车数量有望突破100台( “量身定制”出11米电动公交、10.9米电动公交和9.6米电动公交等多款样车 ),持续为韩国民众绿色公共出行贡献“中国智慧”。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丹东向东,高丽韩城,黄海雄风,最靓一景。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黄海客车目前深耕韩国,据 了解啊韩国面积是103290平方公里,绝大多数山地城市,希望黄海能走好。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再说说皮卡, 黄海皮卡,剑指全国前五,年销10万辆,进第一阵营,迎接曙光。 「头条作者-凯叔闲聊」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订阅“凯叔闲聊”频道并与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