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怎么读(《论语》中的“千里马”)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新学“宪问”之三十四,萝卜/摄影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骥,千里马,良马。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新学“宪问”之三十四,萝卜/摄影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骥,千里马,良马。
德,称人是心得,品德,仁德。称马是说其韧性,可驾驭配合之性等等。
孔子说,对于千里马这种良驹而言,我们称道的关注点已不是在它脚力如何好,形态如何好上了。我们说一匹马是千里马,往往说它好在有韧性、毅力、与人的配合度高上,对于驾驭它的人来讲,特别好调教上。只有那些,自身素质好,又“孺子(马)可教”的马,才能被人称颂!
孔子他老人家其实以马比人,以人比马——说马,终究是在说人。
一个人,有德,无才可以有基础成为有才。一个人无德,再有才,才也是“空中楼阁”。
《论语》“泰伯”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孔子说,一个人即使具备如(孔子特别仰慕的)周公的才学,但只要此人为人骄傲自满,并且不乐于与人分享见识或财富的话,那这类人的才学,也一文不值!
德,在孔子日常的语境里,权重很大!
《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说,德,在君子的认知与做事的取舍中权重最大。而只顾利益的获得却是小人的“专利”。
孔子关注一个人才的成长,最重要的还是他是否有“德”——仁德、道义、道德,是否真正的能做到心有所得!
所以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更关注一个人的内在修行,而不是外在的“表象”。
千里马,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在比喻君子、仁人志士!《论语》“泰伯”篇中,孔子的高徒曾子就对君子和仁人志士的“千里马”特点进行了精辟的“另类解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怀仁之君子,笃定坚毅,初心不改,任重道远……唐僧孙悟空们西天取经,不取到真经,绝不停歇!
哈哈哈哈哈!……其实,道理都相通,古今无异同。
笔者按,看人,看本质,德才兼备,无往不利。有德无才,慢慢培养,才疏学浅,也有可能修成“才华横溢”。而有才无德……终究难成大器!
萝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