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怎样磨合一台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下面将要讲述的我的磨合那些事儿,一定也不会让所有人接受。不过念在我的小明锐已经开行了超过11万公里,除了DSG的故障,油耗不高没有

怎样磨合一台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下面将要讲述的我的磨合那些事儿,一定也不会让所有人接受。不过念在我的小明锐已经开行了超过11万公里,除了DSG的故障,油耗不高没有大修没有半途撂挑子,算是很对得起我了,也算是表明了我的磨合方式是正确的。

一、我在磨合期里干的那些事儿

1、提车在无锡,但我的工作地点在上海,所以提了车上完牌以后,转眼就开上海了。上了高速公路以后一路保持100km/h以上,最高试了140km/h。

2、提车之后的一段时间,平均每天都能跑个100公里左右,里程数上的很快。多数情况下都是跑的快速路和高速公路。

3、日常驾驶的时候,没有刻意温柔地对待明锐。起步该快的时候快,加速该快的时候快。鉴于整体上有超过60%的快速道路,平均油耗基本不超过8L/100km。

4、还没做第一次保养之前,利用我们组织的一次车友活动,开着自己的车就上了卡丁车赛道(当时在虹口有一个曲阳卡丁车场,被我们借来做车友试驾会)。当时进入赛道的时候还下着雨,在湿滑条件下开了三圈。具体驾驶感受,我会专门写一篇赛道试驾。

5、一次倒车不小心撞了科雷傲的后保险杠,还好车速不快,明锐的保险杠只是凹进去一块,连车漆都没怎么掉,而那台科雷傲,够硬,一点问题没有。

6、大早上的跑过一次崇明,南北高架转中环,一路几乎没车,于是心情很好地测了测油耗。最低稳定在5.3L/100km。当时以为这应该是1.8T明锐的最好表现了。结果两年后有一次走S4转外环再转南北高架,夏天开着空调的时候竟然能跑到5.2L/100km。间接证明了我的磨合期很OK。

7、磨合期最高时速出现在沪杭高速。清晨5点从杭州返回上海,四车道的路上一台车都没有,于是狠狠地踩下油门,直到160km/h依然保持了强大的动力输出,此后便是线性提升,顺利地突破180km/h,车内噪音还能接受。此后有一回在沪宁高速跑过210km/h,超过200的1.8T,提速就比较慢了,但潜能应该可以持续到220+。——这条强烈不建议大家学习,太危险,不能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

8、几乎没有做改装。只在发动机盖板下面添置了一块隔音棉,但实际效果聊胜于无。隔音这东西,除非把车卸了做全车隔音,同时把韩泰也换了,否则没什么好不好的。

9、刚过3500公里就去做了第一次保养。像我这么开车的方式,该磨合的都磨合了,早点把机油放了,把发动机舱里的金属碎屑排出来,换上全合成机油,跑起来也会更欢畅一些。

二、为什么我会这么度过我的磨合期

1、我不会把它当成一件精贵又舍不得用的奢侈品来看待。相反,任何一台车,从撕下它的那层膜开始,就必须每天面对复杂的道路环境。只要开车在路上,你就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突然出现的坑;吹过来的一阵风夹带着大大小小的粉尘颗粒,如锋利的刀尖一样划拉着你的车漆;天天进出车子,内饰总会擦到脏东西积累灰尘污垢。看得见的外观和内饰部分,你还可以时不时洗车打蜡封釉镀膜地保持清爽,看不见的底盘悬挂发动机舱里,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得异常肮脏。所以说白了,大可不必用对待奢侈品的心态去对待一台车。真要想车子开得久不出问题,正确的开车方式和悉心的养护才是最重要的。

2、刚拿回来的新车就一定要慢慢开,然后在第一次保养前跑高速拉一拉缸?这绝对是个误区。而产生这个误区的最大原因,恰恰是网上的那些“磨合经验”或者“老司机经验”。其中一些经验是有道理的,比如用车初期不易急加速或者急刹车,因为轮胎刹车系统还没磨合充分。但诸如“**公里内时速不要超过**公里”“行驶**公里后要对外露零部件进行检查”“上较陡的坡时最好采用低速档”等等,实际上这些经验是已经过时的经验。

这么说吧,开了十几二十年车的老司机,的确有自己一套磨合车子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都是他们根据早年使用的那些车得出的结论。可我们都清楚,十几年前的车子,能和今天的车子相提并论吗?十几年前好一点的国产车也就是帕萨特雅阁了,今天一台明锐无论做工还是技术都要比老帕好太多。为什么十几年前的车子,内饰一个比一个粗糙?为什么十几年前V6V8才能达到的动力水准,今天又轻又小的2.0T就能实现?

原因就在于这十几年间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汽车行业的精细化设计制造。当年我们还在为奔腾四和迅驰激动不已,如今一片手机用的四核CPU就已经完爆迅驰了。汽车也一样。借助电子技术,造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大量高精度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的采用,极大提升了汽车的精密性,从而让汽车的可靠性有了质的飞跃。过去的车确实需要磨合,因为零部件的精度不够,各个齿轮卡口之间的间隙需要一定时间去磨合到位,现在的车在制造环节就已经让零部件之间的差异做到最小,磨合的目的主要还是让零部件适应环节,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已经把传感器装备到车辆上的各个部位。时刻监控着汽车的工作,哪里有问题都会有相应数据体现出来。你可以去4S店看看,现在保养一台车,早已不是维修工人拿着手电筒各种地方照啊照的,数据线一插,几百个参数显示在屏幕上,哪个数据有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对症下药。十几年前的车,有这功能?

所以说现在的磨合期内,完全没必要把车子开得跟蜗牛爬似的。放宽心,限速80km/h的决不低于70km/h,起步就给油,别让人家对你行注目礼。如果实在放心不下,那就看着你的转速表,别超过4000转就行了——其实哪怕油门踩得比较深,一般3000转就已经换档了,除非地板油急加速或者时速超过140km/h。

3、磨合期需要磨合的不仅仅是一台车,还有你和车之间的关系。借用我之前的“相亲”观点,你相中了你的车,你把它开了回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你跟它之间的磨合期。你要了解它的特点和奔跑节奏,它也会适应你的驾驶习惯。而且我一直坚信,好好对待自己的爱车,车也会报以忠实可靠的服务。

真正去了解你这台车的秉性。这是真的。

每一台车都是有它自己的“性格”的。就如同每一个人,都是有其独特的调性,哪怕双胞胎,也会有细微的差异。对于车子,尽管出自同一条生产线,装备着同样的发动机和车轮,但一两万个零件拼装在一起,不可能保证100%的完全一致,这就会让最终交付到不同消费者手里的车,有着细微的差异。所以从说明书开始,仔细了解这台车的各个细节功能,开车的时候把握它的油门响应,找到最适合加速超车的那个点;感受转向的力度和指向精度,配合着加速找到最适合超车的节奏;体会它在车流中穿梭的时候,两侧的车与自己之间的远近,由此慢慢地培养出人与车之间的默契,也就是你和这台车共有的“频率”。当你开习惯了自己的车,再坐进另一台车的驾驶舱的时候,你就会明显感觉到两者之间的差别,一个是自己人,一个是陌生人。

有人会奇怪,车子是冰冷的机器,怎么就会有它的“性格”了。没错,车子本身是冰冷的,但是当你把它开上路以后,它的每一次反应都是你给予的,每一个齿轮都会逐渐体现出自己的工作节奏,这些反应都会在磨合期间逐渐定型。同时,现在的汽车里都会有电脑程序,会记录下驾驶者的驾驶习惯,比如油门开合角度、比如换档频率,也就意味着你的这台车已经不同于其他车了。

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找到人与车之间的契合点,比不明就里地磨合一台车更重要。很多人觉得磨合好不好,事关磨合期之后的油耗表现。其实本质就是,磨合期你是否真正了解手里这台车的性格了,你可知道如何驾驶这台车能让它在发挥良好性能的同时,带给你油耗上的满足。

三、磨合期还有哪些要注意的?

1、不要暴力驾驶。偶尔让转速达到红线没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保持4000转以内。而实际上无论明锐的1.6L还是1.4T、1.8T,最低1800转就会换档,一般在2200转换档,超车的时候也不过3000出头即换档了。发动机远比你想象的要耐用得多。

2、不要过于温柔地驾驶。蜗牛似地在路上慢行,不仅达不到磨合的需求,反而违背磨合的初衷。因为这种驾驶习惯根本无法让车子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而且开得慢意味着发动机需要承担更多的低转速区间压力,一部分的动力要拖动汽车加速,一部分的动力要克服地面的阻力,这种情况反而会让油耗偏高。只要条件允许,就让车子跟周围其他车一样加速,尽量保持在70~90之间,这时候汽车的负担是最小的。

3、不要心急火燎地尝试改装。不要觉得改装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尤其是针对动力系统的改装。如果你真的爱车,那么磨合期最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手里这台车的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总之,磨合期完全没有你想的那样复杂。只要在用车的时候避免挂错档、忘开灯、不注意交通规则这些低级错误,车子就不会出现多少问题。

下一次,我会结合两次开明锐去赛道里试驾的经历,说一些开车的技巧。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