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小发在上班


摸鱼时,突然看到隔壁小表弟在

微信

上发了个

小程序



小程序

名字分明写着四个大字 “ 腾讯QQ ” 。

今天小发在上班

摸鱼时,突然看到隔壁小表弟在 微信 上发了个 小程序 小程序 名字分明写着四个大字 “ 腾讯QQ ” 。

小程序 上线都是需要 微信 官方审核的,这个链接肯定不会是第三方的假链接。

进入这个 小程序 之后,它会弹出一个授权页面,需要我们输入自己的 QQ 号以及密码。

登录后 小程序 就会开始刷新并且显示最新的 QQ 会话列表。

为了确认他到底发了啥,我特地打开了 QQ 看了一眼,原来是个表情。。。

奇怪的是,聊天记录里的表情包和图片都是能看的。。。

没错,这就是腾讯 QQ 小程序 的全部功能了。。。

利用这个 小程序 ,用户可以在不打开 QQ 的情况下查看 QQ 消息。

只不过如果想要回复消息,还是需要打开手机 QQ ,这个跳转的过程非常麻烦,不但要先打开客服会话,还要输入文字来获取跳转链接,进入连接后再按一次确认才会打开手机 QQ 。

有这时间我还不如直接打开手机 QQ 回复呢。。。

更尴尬的是,如果是用的电脑端打开这个 小程序 ,连客服会话都打不开,而且也打不开手机 TIM 。

说白了这个 QQ 小程序 就是个 BB 机一样的东西,只会给你显示别人发的消息,你要真想沟通,还是得去找个 “ 电话 亭 ” 回拨。

想想也很正常,毕竟如果 小程序 里还能直接回复消息的话,那还要 QQ 干嘛呢?这不就成了自家人抢自家人饭碗了吗?

微信 和 QQ 大致上是一类产品,看到这样一个 小程序 出现在了 微信 里,我以为看到了俄罗斯套娃。。。

有一个事情很有趣,那就是每次在 QQ 或者 微信 相关的文章留言中,总会出现 “ QQ 更好用说 ” 以及 “ 微信 更好用说 ” 两个群体,偶尔还会有 Tim 用户出现。

QQ 更好用辩友

微信 更好用辩友

前者说 QQ 功能齐全、能传大文件大动图,后者说 微信 界面简洁、办公效率高,反正谁也说服不了谁。

众所周知,腾讯 QQ 和 微信 是不同的团队创造的,但是 QQ 更老,早在 微信 之前就已经基本在中国互联网普及。

微信 一开始的用户积累也是依托于腾讯自家的 QQ 用户群体,选择 微信 的原因无非就是移动端的社交软件需求日益增长以及更简洁的界面。

对于用户来说,一个产品只要能解决自己的需求,那就是一个好产品,所以大家才会各有各的选择。

就连上面提到的 小程序 版本的 QQ ,也只是 QQ 发展历史里 N 多版本的中的一个而已。

想当年, QQ 对话框上的广告令不少用户感到厌烦,可这毕竟是人家吃饭的营生,也不能随便就把金主爸爸的广告撤了。

为了屏蔽这些东西,第三方制作的破解版 QQ 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比如当时很出名的珊瑚虫 QQ 。

这些第三方插件除了去广告之外,还有识别 IP 、老板键、自定义皮肤甚至是伪装 QQ 等级等功能,都切中了用户的痛点。

可它们再好用,也不是 “ 正规军 ” ,所以最后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最后用户只能选择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的官方版 QQ ,即便像我一直用着 QQ ,我圈出来这两块地方的功能我也就用过两三个。。。

手机 QQ 也是如此,随着各种更新,整个界面充满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通知、提醒、以及被盗号好友的赚钱广告,这大概就是许多人不喜欢 QQ 的原因吧。

与此同时,腾讯自己也终于注意到了用户的需求,才会有办公用的 TIM 、WebQQ 的出现,这也是 QQ 不同形态的版本而已。

微信 也是在这之后出现的,让许多追求更简洁高效社交软件的用户们向 微信 转移,慢慢形成了另一个社交圈。

这大概就是 “ 官方逼死同人 ” 吧。

这一次的 QQ 小程序 虽然没那么好用,给人一种 “ 可以,但是没必要 ” 的感觉,其实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并不是它的目标用户而已。

只是因为有的人确实同时用着 QQ 和 微信 ,有可能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随时 关注 QQ ,为了方便他们,才会有 QQ 小程序 的出现。

仔细想想,当年我们 微信 上的好友,不正是从 QQ 先过去的吗?只不过在 微信 用户增多之后,才慢慢开始扩展更多的独属于 “ 微信 ” 的好友。

尤其像是 80 后、90 后用户,他们从小到大的各种亲朋好友都在 QQ 上,却不一定都在 微信 上。

QQ 和 微信 两方虽然有在 “ 争抢用户 ” 的感觉,但这现象对于腾讯来说是好事,有争斗才会让双方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

反正用户再怎么转移,到底都在腾讯的社交 圈子 下,左口袋出右口袋进,还促进了自家团队的活力,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