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0后软装设计师叶子是家具迷。她从业17年,一边做设计,一边收老家具,尤其偏爱古董椅、中古椅。疫情期间,她设计了自己在

80后软装设计师叶子是家具迷。她从业17年,一边做设计,一边收老家具,尤其偏爱古董椅、中古椅。疫情期间,她设计了自己在上海的新家,300㎡的房子里三代同堂,安置着她的多年所得:1860年代的英国温莎椅、1950年代的法国雕刻椅、现当代的设计师作品……二十余件坐具,串联起房子的空间结构,也勾勒出一家人的日常喜好。

2月,我们拜访了叶子的家。她收藏了哪些有年头的椅子?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具?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物件,怎样调和搭配?来看看资深软装设计师如何“旧物新用”。

以下是叶子的自述。

我是宁波人,做室内设计已经有17年了。在老家,家里有个家具作坊,小时候常看爸爸、哥哥制作家具,渐渐地对材料、款式都熟悉起来,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和家具之间有种缘分。

客厅中摆放着叶子从乡下淘来的旧椅子

成为软装设计师之后,就愈发地痴迷各种家具,尤其是年代久远一些的。

我们现在常常会将“中古家具”和“古董家具”混为一谈,其实它们的概念并不一样:古董家具是上世纪初、差不多百年以上的;而中古家具则是上个世纪中期,带有现代工业发展印记的设计产物。

这两种家具我都收藏:从19世纪中叶的物件、到近当代的设计、再到一些比较具有未来科技感的作品。民间老物件,我也收的。

在家里摆满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老家具,就好像住进了一个小型的陈列馆。不论价格高低,它们都留存着某个时代的特性和使用痕迹,很让人“共情”。

玄关的古董椅与古董桌

我尤其爱收上了“岁数”的椅子。它们最轻巧,能随我的心情被自由移动,点睛一个空间,也足够唱主角,定氛围基调。

比如,我为新家的玄关所挑选的这件19世纪的古董雕刻椅,它虽然来自法国,但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我联想到了古代东方女孩子闺房中的座椅:坐面秀气小巧,椅背又线条笔挺、雕刻柔美,我情不自禁地联想,百年前是否有位淑女坐在上面梳妆?

可以拉动的古董套桌

这把椅子放在玄关,在我看来,能给家带来一种沉淀感、仪式性。为了搭配它,我还特地去淘了一件19世纪的英国古董套桌。灯饰选了来自意大利的MM Lampadari,表面带雕刻感的“玻璃球”,像一轮林间的满月。

进到客厅之中,氛围就“松”下来了。

我们家是三代同堂,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家里的公共区域兼顾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老人时而在客厅里小憩一会;小朋友爱在地上玩耍;我自己居家办公、随时照看孩子……这些琐碎的功能和生活场景都需要在不大的客厅中被满足。

那么,一家五口在客厅中坐在哪里?怎么坐才互不打扰?这就成了客厅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客厅中混搭着不同风格的家具

通过混搭、调和不同的坐具,我总共找到了4个层次的“坐”法。

第一层是主沙发。为了让客厅更开放、动线更自由,我选择的主沙发采用环绕式设计,人们可以从多面接近、坐下,坐、卧都非常舒服,它是国内的本土原创设计。颜色上,也与家里的白色楼梯、白色书柜、白色地毯相呼应,大面积的米白色确定了主色调,反而让周围散落的小件家具跳脱出来。

第二层,是主沙发两侧的单人座具。靠窗一侧的座椅,来自意大利的Mogg:豆沙绿的懒人沙发给空间带来一抹亮色,布艺的材质非常柔软,适合舒舒服服地坐在里面,靠着窗晒太阳。另一侧地毯上“趴”着的Vitra蓝色小熊也很显眼。

从玄关看向客厅

第三层,是我的临时办公区。靠近楼梯的一侧,错层的高差与客厅围合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小角落,这是我为自己留的办公角,布置了一套来自丹麦的书桌椅。为了体现这个角落的独特性,我选择了造型更现代的椅子:黑色Verpan曲线椅,线条与背后的白色楼梯曲线相互呼应,椅子的朝向正好背靠楼梯、面向主沙发,在工作的同时还能时时照看老人和小朋友。

意大利Mogg单人沙发

丹麦&tradition书桌、Verpan书椅

第四层“坐”法,就是靠楼梯一侧的白色软卡座,这是专为聚会所准备的,足足有5米长,可以同时坐上十多个人;如果想独处,也可以很舒服的靠在角落。

客厅侧边的长卡座

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找到搭配这些坐具的3个古董茶几。

较矮的矩形陶瓷桌,是1960年代法国的,木质结构、铜脚、陶瓷台面,设计轻巧,虽然颇有年头,但非常适合在我们的现代客厅中使用:我家的小朋友如果在客厅中玩耍,一举手就可以轻易把它挪到旁边。

可以叠放搭配的古董咖啡桌

稍高一些的小方几是19世纪中期流行于英国的古董套桌,三个一套,可以一起使用,也可以像我现在这样分开来,作为花架、咖啡桌。圆形台面的这件,年代就更久远,来自1900年代的英国,它最高,风格又与另外两张小桌截然不同,带着一点洛可可的古典美。3件合并、与现代感的坐具搭配在一起,一老一新、简洁搭配繁复,也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从客厅上几级台阶,就到了错层区域的餐厅,餐厅不大,但浓缩着全家人的喜好和性格。

餐桌就是经过一番“融合”后的成果。我喜欢西式的岛台,而长辈们更偏爱中式的圆桌,于是最终我们选择了一种叠加的办法:在岛台上嫁接一张可以旋转、拉动的圆桌。日常使用时,岛台可以用来烘培、插花,也不会影响圆形餐桌的用餐功能。

高低错落的餐桌

家里客人较多的时候,较矮的圆桌就可以彻底拉出来,留给大人使用,小孩子们围坐在更高的岛台边。

餐桌的多种使用方法

圆形餐桌卡在岛台上,可以旋转移动

餐厅中的每把椅子都有固定“主人”。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温莎椅,原本来自英国小镇,传到美国之后迅速风靡,成了乡村风格的典型代表。我收的这把经过长年的使用,坐面向下凹陷成一个非常舒适的曲度,坐感特别好,所以这把椅子通常留给家里的长辈。

给老公选的椅子,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把古董阿尔萨斯雕刻椅。第一次在中古店看到它的时候,就觉得它很精神、棱角分明,像个勇猛的骑士。

古董阿尔萨斯雕刻椅

留给我自己的椅子,是唯一一件酒红色丝绒坐面的,来自意大利的Chiavari餐椅,有些女性化。椅背由几根纤细的山毛榉木构成,虽然有一些装饰主义特征,却仍旧很简洁。在19世纪,它是欧洲法院中常用的专属座椅,也被名流所青睐。

Chiavari餐椅

沿着涂刷了艺术漆的白色楼梯往上,二层是老人与小孩的房间,三层则是我们夫妻的卧室和书房。为了让楼梯间的采光更好、房子更通透,我们把书房靠近楼梯间的一堵墙替换成透明的落地窗,在走廊上就能望进采光极好的书房。

涂刷了白色艺术漆的曲线楼梯

书房中的主书椅,是比利时设计师De Puydt所设计的野兽派风格椅,全部由实心橡木打造,靠背瘦长、不规则地扭曲着,由两条榫卯结构的木条固定住,非常具有雕塑感。

野兽派风格椅

给小朋友准备的座具也放在书房里,但颜色和造型更加活泼,也更“年轻”:80年代的意大利Arrben扶手椅,与密斯的钢管椅同出一系,有着浓浓的包豪斯风格;90年代的芬兰办公椅,红蓝色对撞,椅腿采用适于办公场景的滑轮,在小朋友眼里像个漫画中的卡通人物……

90年代的芬兰红蓝办公椅

上图为书房

下图为儿童卧室